如果首推一本深深影響我價值觀與世界觀的著作,那無庸置疑就是未來學家Ray Kurzweil 2005年的代表作品『
奇點臨近 』(這也是網誌命名由來),我自己是在於Wait But Why 讀到「
人工智能革命 」長文才開始對超人類主義/奇點主義產生濃厚興趣並且開始系統性的閱讀.不過非常可惜的至今沒有繁體中文的譯本(如此偉大的作品沒有譯本、即使Ray Kurzweil 後來的作品『
人工智能的未來 』被翻譯後也沒人回頭補譯…),當初是從上海入手了簡體中文的譯本,加上大量的英文資料(訪談、紀錄片、部落格文章)來補完對這個體系的認識.不過既然我去年去美國開會就購買了『奇點鄰近』的精裝版來收藏,最近開始閱讀後寫成系列網誌來和大家分享(本次是序章和第一章).推進方法是會依照原文章節分段討論,加上我從其他地方獲得的資料和個人見解.非常希望大家能分享和回應甚至
捐款 ,這篇是我在新加坡封城尾聲時投入不少心血的產出:)
文章開始前我先概括一下奇點主義世界觀:「科技(尤其是資訊科技)演化是指數成長、而非線形成長,人類直觀的線性思考將難以理解上述的指數加速,科技發展進入拐點會讓文明在21世紀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透過資訊科技整合生物科技與奈米科技,人類將可以改造自身超越生物學的限制並與矽基智慧結合,開啟人機文明征服星辰大海.而科技奇點的時間預估在2045年,那時碳基智慧佔文明的比重將是矽基智慧的十億分之一.由於社會變動速度將會過於快速,使得生活在21世紀初期的我們難以窺探這時間點之後的瘋狂變化」
序章:觀念的力量 在序章中Ray Kuezweil提到自己從五歲起就想要當發明家(他祖父母是猶太人二戰時全家從歐洲逃往美國),喜歡創造與改變是從幼年時開始的個性.比較特殊的是他自己從小不是去猶太教會、也不是常見的基督教會,而是去非常別的「
一神普救教會 」學習,這個教派基本上已經不能被稱為基督宗教,因為其讀經的方法是每半年沈浸和學習一個全新的宗教(讀經典外會請那個宗教的大師來講道),包含佛教、基督新教不同分支、天主教、伊斯蘭教、巴哈伊教等(一神普救教會有公認的各教大師,絕對是認真投入研究不同宗教的差異),所以這塑造了Ray Kurzweil 對於真理的觀念:表象的不同和矛盾不會影到深邃真理的光芒.另外一個體悟,他祖父曾經在偶然獲得觸碰達文西原稿的機會:他覺得彷彿碰觸到了上帝,故祖父人生故事的震懾和宗教教育讓Ray Kurzweil深信觀念的力量!
註:青年時期Ray 就曾經參加電視節目,讓大家猜他談的鋼琴其實是機器作曲而非他本人作曲
官網提供 的奇點鄰近封面,奇點鄰近這個命名很明顯和「天國近了」相關XD
Ray Kuezweil在MIT時師承人工智慧之父Minsky(用超大台的IBM電腦寫程式),畢業後在1970年代做出諸多的發明(細節我就不寫在這了),所以後來拿到三任美國總統的獎章.他在實際的商業和科技脈動中理解到「多數的發明之所以在市場上失敗不是因為成品沒有做出來,而是因為時機錯誤 」,所以於1980年開始收集資料建立模型,開始思考人類文明長遠的變化(後來寫成「智能機器的時代」,預言1990年到新世紀初的演變).在這個過程中他體悟並提出了重要定理「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on Return) :演化過程,從生物演化、大腦認知演化到科技演化,都是成長愈發加速的指數成長.故在不久遠的未來,人類將會解析大腦理解自身(並且開始改造自身),同時資訊科技會成長到創造出與人類無異的人工智慧. 並引用A. C. Clarke 名言「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將無異於魔法」. Ray Kuezweil 在序章就指出他認為人類的卓異之處:我們可能是第一個超越閥值的智能物種,這文明能夠不斷的進化和超越限制(也可以說超過拌線,既存的物種在時間考驗之下都是滅絕,我們可能可以跨到滅絕絆線之上).最後他自認是「模式主義者」(patternist),有意義的資訊模式是他認為比原子更加真實的真實 .
個人小評:如果問我怎麼評價Ray Kuezweil,我會用聖人來評價他,能理解時機掌握和預言趨勢、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絕非凡人,如果能夠建立學說啟發整個文明,那絕對能夠擔當「聖之時者 」的評價.
第一章:宇宙六大紀元 在這個章節中Ray Kuezweil 將會定義科技奇異點,說明奇點主義的時間觀乃至於宇宙學觀點,都是深邃而特殊.奇點可以說是資訊科技指數成長的自然結果,不過由於人類善於線性思考而非指數思考,所以才會難以想像.而21世紀初期的我們是活在指數成長的拐點(開始可以區分指數與線性的時代),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不可思議的爆炸性成長,當然這樣的資訊科技革新也會讓我們最好的資訊處理器「大腦」更上一層樓、超過生物學的限制. 這邊他舉了個我們現在視為老生常談的指數思維案例.在人類基因組計畫運作7年後,科學家只成功做了百分之一的序列,故主流氛圍是「這樣可能要搞700年」充滿悲觀氣氛,不過Ray Kuezweil他當時說:『依照「現在的科技」要做七百年,不過考量實際上科技的指數成長,其實我們已經做完一半了』.事實上人類基因組計畫也確實在15年之內大功告成.
註:「一線研究人員的悲觀」,Ray Kuezweil 發現科學家和工程師常常困於具體的問題,而難以去鳥瞰宏觀整個領域的長期發展.我自己會想:問二十年前還在奮鬥努力想做出微米級晶片的工程師,對10奈米製程的看法,會收到什麼白眼LOL
人們即使能夠不用站在過去思考未來,也會想要活在現在預測未來,不過考慮(科技)加速回報定律的指數成長,我們應該以未來觀點預測未來.也因為科技指數成長的本質,人們總是會高估我們會在短期能做到什麼(缺乏細節)、但是低估我們長期可以做到多少(指數成長)
六大紀元世界觀:物理化學、生物、大腦、科技、奇點、宇宙覺醒 演化是增加秩序(豐富模式)的過程,這不僅僅是在生物學界、文化和科技都是演化的一環.在本小節中,Ray Kuezweil 指出演化資訊載體的典範轉移:從週期表中靈活度最高的碳(物理化學紀元)花了幾十億年構成各種分子結構開始;進展到雙股螺旋DNA也花了超過十億年的時間(生物學紀元);寒武紀大爆發之後生物的資訊處理能力上升到新的台階(大腦紀元),生物辨識外在模式(pattern)和反應的能力大幅增加;每個新紀元的演進都是依賴前一個紀元作為基礎,而且發展愈來愈快(即使生物學在自己的軌道內是指數成長,但是相對於大腦就幾乎是水平線),所以人類只花了幾十萬年就走過了科技紀元.在這裡Ray Kuezweil強調不僅是他認為進步速度加速,在參考超過15種大事紀來源後(包含Carl Sagan和紐約歷史博物館等)整理出的年份表也是指數成長,重要事件不成比例的靠近現代或許不是因為人類鴿子腦的認知偏誤,而是事實確實如此同意「加速回報定律」.以上四大紀元多數人可能多少會同意有道理,不過當我們將這個邏輯外推望向未來時,就會顯得瘋狂,在未來幾十年(也就是21世紀中葉),人類將會走向人機文明的奇點紀元:將自身(碳基智慧)與我們創造的科技(矽基智慧)融合,思維速度和記憶儲存量都會有巨幅提升, 這也是奇點鄰近一書副標題的意義「當人類超越生物學 」,我們終將超過生物學和大腦給我們的限制.最後一個紀元則是宇宙覺醒,人機文明可以在一個世紀內從行星文明(一級文明)、邁向恆星文明(二級文明),讓太陽系內的死物變成計算機(將像把石頭變成矽晶片),這個能將物質變聰明的文明將會往外擴展,最多只會受到光速所侷限.即使光速無法被超過(雖然超光速旅行是可能的),那百萬年之內人機文明也將拓殖銀河系創造出星際級計算機,達到宇宙覺醒這個終極目標.
15種大事紀時間軸與做圖(X軸時間應該是從11次方遞減到2次方,不過版本這版本 比較好看)
本章最後則是針對奇點的歷史來源和意義進行討論:奇點在數學上是1/x當x逼近零的點,看似會逼近無限大但是絕非無限大,在物理學上則是黑洞事件視界內、質量聚集密度逼近無限大的點,所以技術奇異點可以說從數學和物理借用逼近無限大的概念.實際上這種智能爆炸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偉大的馮紐曼(二十世紀最後的通才)、Technology Singularity 也可以追溯到1980年的科幻作品與雜誌.
圍繞著奇點Ray Kuezweil 整理著相當大量的描述便大家理解:
資訊科技(包含被影響的生物科技)在各方面的性價比都是指數成長,絕不只是摩爾定律提到的CPU 在2029年前我們預期會有計算機(矽基智慧)通過圖鈴測試、與人類無異 因為生物學大腦有其極限,人機文明中非生物智慧將會有百萬倍的計算速度(考量神經傳導速率與光速)、不會喪失的大容量記憶儲存空間 資訊科技所引導的GNR(基因、奈米科技和機器人學)將會是邁向的重要支柱 可在生物體內運作的奈米機器人(nanobot),除了能夠修復損傷、擴展感官、虛擬實境、意識上傳外,奈米機器人所組成的smart fog(聰明霧)可以在原子分子的層面直接操控和設計物質,只要能夠設計出第一個馮紐曼探測器 等級的機器人,那指數成長和光速擴張的文明就會帶來宇宙覺醒. 註:對於外星人議題,奇點主義的宇宙學在對於「高等外星文明在銀河系尺度是否常見」提供有趣的看法,如果文明在擴張的過程是接近光速,而我們也還沒有看到任何其他文明存在的跡象,那與宇宙學常聽到的平庸原理不同,我們很有可能是極少數或是獨一無二的智能物種.因為只要任何跨過奇點紀元成為指數宇宙文明,那其他文明能獨立演化的機會窗口很有可只剩下幾十萬年
1.3596 103.8637
Like this: Lik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