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oogle Quantum AI Lab演講小紀錄

因為CQT有位希臘教授Dimitris和Google 是深度合作夥伴(被Google頒獎感謝的等級),所以每隔幾個月總是可以聽到Google有人來談近況更新(我的白俄老闆是Dzmitry,別搞混了XD)
而上週Google 派了沒有物理背景的資料科學家來談量子計算,很有Google風格.這場演講除了不可避免提到前陣子的量子霸權實驗外(及其產生可受檢驗的亂數應用),主要是要強調他們自家的量子計算library 「Cirq」(來和IBM/Microsoft打對台),同時回顧了Google投入量子計算的歷史:從跟DWAVE買機器測試(2013)、到自己買下UCSB的實驗室(2014)、提出量子霸權的理論(2016)、22顆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2017)、python套件:Cirq (2018)、53量子位元的量子霸權實驗(2019).
在歷史和願景之外,Google也強調他們對於NISQ時代(有噪音的中等量子電腦)應用非常樂觀,應該在5-10年就會有些應用量子機器學習中VQE(variational quantum eignsolver)的具體最佳化問題、或是量子化學的催化劑與中型分子模擬問題.
冷知識:Google把他們的硬體實驗室放在UCSB;理論演算法的組放在UCLA;雲端伺服器(明年某個時候會上線)放在西雅圖.為了確保如果理論組連得上雲端、雲端連得上後端才做出這樣的設計(笑
除此之外我才知道原來Google有發獎學金給PhD,除了計算機相關的機器學習外、居然還有人機介面與量子計算,感覺能申請到的應該都是神人(拜
IMG_3216.JPG

Google與量子邂逅的極簡史

 

論Google 量子霸權實驗(Quantum Supermacy)

[cover photo source: NASA/TP-2019-220319 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 Google AI Quantum and collaborators]
上週NASA外洩了Google量子霸權的實驗論文後,我開始瘋狂被相關的中英文消息洗版(甚至有人來私訊問評論lol),就花了些時間把論文找來看看到底有什麼有趣的細節(這年頭上網之後又說被撤下的東西通常還是找得到的,我文章中有連結).希望大家看了會獲得一些收穫,喜歡的話歡迎大家分享、留言、並且幫我拍手給個讚賞了.

Continue reading…

我那典型(?)的AMO實驗物理實驗室生活

因為日常當中,生活與研究彷彿有所積累、但是又總覺得不是什麼大事,故動筆動力一直不足,直到Roland學長通過博士答辯,才覺得地值得整理成為文章.
先說個之前想到說明我機遇的爛梗:為何我不是到美國而是到新加坡呢?或許因為自己執念太深,一直想去US、結果反覆思考N遍之後,就到了NUS (哈哈). 明明沒有重溫鋼之鍊金術師卻仍舊受其名言影響:給予和願望相對應的絕望就是所謂的真理 ! 當然CQT給我的合約和星國的生活都讓人滿意到沒有問題,不過人總是會不斷地為自己的境遇和遭遇提出解釋吧.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