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資訊

【2022諾貝爾物理獎】量子糾纏與貝爾不等式

睽違十年,諾貝爾物理獎終於再度頒發給量子物理領域(當代物理四大領域分別是:天文宇宙、高能粒子加速器、凝態、量子),並且與2012年頒獎給「量子計算的實驗基礎」不同,本次2022諾貝爾獎是直接搬給對於「驗證量子糾纏違反貝爾不等式」的三位實驗物理學家.這個面向不是與大家常聽到的量子科技狂潮直接相關,而是更為古老的量子力學基石.我實在是非常欣慰諾貝爾物理學獎終於頒獎給量子糾纏,可以說這是1920年代量子力學基礎完備後,量子領域的基礎研究發展再度被肯定.在本篇文章中,我會和大家簡介量子物理發展、EPR論文、貝爾不等式、實驗漏洞的關閉等議題,希望大家都可以稍微更理解這深邃奧妙的量子物理.依照慣例歡迎留言、轉發、拍手讚賞和捐款

Continue reading…

【生活記事】實驗結束與撰寫論文、Solana生態系耕耘~6/5

我這三個月其實是好幾度想要整理生活照片、Notion 日記並開始動筆寫生或記事,早年PhD生涯可以做到一個月內一篇可能真的是當時沒什麼事做,現在各種事情都忙得半死,自然就變成兩三個月一更的(絕對不會拖更久也不會停更的),這樣的人生紀事主要是梳理人生和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能夠獲得讀者閱讀和親朋好友分享就是我不敢奢望的驚喜了XD依照慣例,歡迎留言分享、轉發讚賞、甚至捐款:)

Continue reading…

【智門受訪紀錄】黑天鵝學院:「量子電腦」是什麼和「古典電腦」有何差異?

Youtube 影片地址

這次返台有幸去藍濤亞洲旗下的智門YT節目錄影,就來動筆留下文字紀錄(本篇文字紀錄更像是感慨,和影片內容不完全對應).首先是量子商用化熱潮是2014-2016開始,由Regetti/IonQ/PsyQauntum等新創和Google/IBM/Microsoft等巨頭推動.這個時間軸比眾所週知的Google 量子霸權2019 早了一些,可以說在量子霸權炒熱整個行業的關注度以前,我會認為量子產業是關注度不足、可以厚積薄發的產業;不過2020以後量子成為Buzzowrd、泡沫Hype感開始愈發劇烈,尤其是在NISQ 時代想要建立商用場景、還有主要玩家宣告在2025年之前做到1000量子位元都非常擔心.外行人當然可以看熱鬧和相信量子計算神奇治百病、不影響內行人對產業進程的合理估計,不過過高期許和投資過熱都會讓產業泡沫.或許最終量子計算確實會成為我們這個世代的登月挑戰、於艱苦卓絕的硏發後於成熟,但是我實在難以想像中間會有多少屍體…

Continue reading…

【翻譯思考】量子冬天:為何量子泡沫對科學有害

ball black bubble colorful

我身為量子資訊的PhD(某個意義上是一線從業人員),對於整個產業的樂觀程度在2019年到2021年這兩三年間有相當的變化.這絕對不是說我認為量子計算不再有趣或是重要,我仍舊認為量子資訊會是人類社會整個世代等級的技術突破(需要登月/射月之力),資訊科學與物理科學的深度統一可能是21世紀上半葉最有趣的智力突破,能夠回答大哉問的同時也能增進人類生活品質.不過具體談論領域發展時,就要小心產業過熱產生泡沫、許諾的應用落地時間軸無法匹配冷酷工程現實的問題等.如果單純從外圍大眾傳播來判斷,可能會認為量子電腦從2015年Google 和NASA 購買D-Wave的量子機器開始後,經過了5-6年的精進已達到量子霸權里程碑,將逐步發展、成功脫離學術氣息、邁向商業應用,但是故事絕對不是如此.我這在篇文章將會順著Linkedin 優質好文的思路Quantum Computing Hype is Bad for Science】(作者是馬里蘭大學的教授),翻譯並加入我自己的觀察和看法. 希望大家會覺得有所收穫,歡迎留言分享、轉發讚賞:)

Continue reading…

【演講紀錄】鴻海量子科學院:漫談離子井量子計算

本次網誌我分享自己於2021.09.03 在鴻海量子研究院的線上演講(感謝邀請),重點在於逐一說明簡報的內容.這是我第一次受邀主講離子井量子計算這種廣泛性的大題目,畢竟多數的學術演講都是針對一篇學術論文的範疇來準備(譬如量子機器學習實驗結果),所以基於以上理由這次我蠻認真的做了半個月的簡報,希望能夠給聽眾清晰易懂又具體的演講.如果大家覺得有所學習的話,歡迎留言分享、轉發讚賞:)

Ps: 由於這次是英文口頭報告、加上Microsoft Team 實在是很雷,我不會建議大家去Youtube 聽演講紀錄(中間有不少次的簡報卡頓),當然我還是把連結放在這裡讓大家參考.

Continue reading…

【費曼處理器】關於量子計算的思考

我在讀完全書之後與其昂揚的語調和恢宏思維共鳴,所以想寫篇短文記錄這本量子計算萌芽時期著作的金句與我的反思,畢竟就實際內容而言過去20多年來實在是有數不清的量子計算科普作品寫得比本書更清晰易懂、或是討論更新穎的實驗進展,所以本篇網誌我不會逐章討論所有貝爾不等式、GHZ實驗、量子遙傳、Shor algorithm的細節.

Continue reading…

【閱讀心得書摘】時空行者:史蒂芬.霍金

本篇是我閱讀【時空行者:史蒂芬.霍金】的書評和所思所想:感謝「中華科幻學會」贈書邀稿,讓我可以在諾貝爾物理獎頒給黑洞領域的時刻,重新閱讀和思考史蒂芬霍金的人生和學術貢獻.霍金身為當代極少數做出偉大學術貢獻並且有大眾知名度深受喜愛的物理學家,實在有太多可以寫的故事.若大家喜歡本文歡迎分享、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XD


本書是雷納這位「新時間簡史」、「大設計」共同作者所撰寫的老友回憶錄,裡面雖有科普內容但絕非科普書、會介紹霍金的生平但不是傳記作品,就是雷納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記錄自己和這位好友十幾年交情的點點滴滴.在其中我們會透過雷納的視角看到霍金的人格魅力、學術成就、感情世界:從聰慧研究生變成卓越物理學家最後成為我們時代的科學巨星.霍金人物形象在書中透過各種雋永對話和幽默深刻小故事顯得立體,即使身體缺陷讓他與外界的溝通方式受限卻似乎沒有阻礙大家認識這個偉大的心靈.
開始進入內文書評之前,先來談談自己對於「時空行者」書名的看法.個人是非常欣賞如此精妙的命名,時空行者既可以是說霍金在時空中遨遊、也可以說他是研習並開拓時空理論的大師,同時代表霍金即使身體完全被禁錮在極為局限的軀殼內難以與外界溝通,他神智仍舊能夠自由徜徉於時空(理論)中.

Continue reading…

【星國記事】量子機器學習實驗進展順利~10/19

這篇網誌是紀錄我過去兩年多博士生涯過得最順手的時段,實在是值得保存這時刻的雀躍,實驗室通常是充滿工程問題和具體限制,不過過去這一個半月的時間實驗不停推進每天都像是高彩度的點,最終聚集成就成了優美的一幅畫.看來武漢病毒所帶來的新加坡半封城三個月的負面衝擊已然消逝,畢業時程不會受到影響.希望大家會覺得我的記事覺得趣,歡迎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

Continue reading…

【CQT專訪】物理學徒曾可維

本文是基於2020年九月CQT對我的訪問(可以說是受訪成為當月風雲人物,笑),我會再逐段翻譯的同時補充些被刪減掉的內容並添加更多故事.這樣的問答訪談可以說是對我自己的人生快照保存,非常適合當作自我介紹便與大家分享了:)

我透過喜愛閱讀進入物理世界後,成為量子計算領域的研究生

~曾可維
Continue reading…

【星國記事】恢復離子井實驗與擔任MCO大使~8/31

這個月能夠回到實驗室正常工作真是開心,畢竟不能夠當面交談互動的輪班工作實在是不利學術研究和系統除錯,基於實驗進度終於回到三月底的封城前水平、加上CQT好友即將畢業遠揚、還有MCO大使故事,是時候應該紀錄一下中間的進展.即使日常看似永不改變,但是每次我打開日記本就會發現記事份量是充實的難以置信,不寫不行XD 歡迎大家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

Continue reading…

【量子科普】不可複製與不可刪除定理

最近因為論文關鍵字搜尋和維基探險故稍微研究了「不可刪除定理」,然後發現Wiki居然第二句話就犯了深奧幽微的錯誤「認為不可刪除定理是不可複製定理的時間反演」,而這個錯誤是只要真的讀過論文且思考的人都能避免(原始論文本身就強調了這點…),所以我打算分享並紀錄這x兩個量子計算的精妙定理,這些思路的數學技巧其實都不多,不過本文也會盡可能用精簡準確的方式說明,當然文章開始前先依照慣例:歡迎大家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XD

Continue reading…

【Nature翻譯】疫情帶讓量子電腦「獲得前所未見」的優質表現

本篇網誌翻譯自Nature短文並加上個人看法,我會採取逐段翻譯接著評論的方式進行,歡迎大家分享、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XD.這篇吸睛標題文章的作者是馬里蘭大學實驗物理巨頭、離子井量子計算新創IonQ 共同創辦人Christopher Monroe(也是我老闆當年的老闆),文章核心是「經過幾年的努力和投入後,他們其創造了全自動化校正和遠端操控的量子實驗室」,在這波疫情中產生了極高品質的實驗資料,說明遠端操作和全自動化是量子計算實驗的未來.

個人評論:無人環境會產生高品質資料的原因很好理解,因為實驗上光是開門關門造成的氣流、人員上下班造成的大樓溫度改變都是可測噪音,所以我老闆Dzmitry 當年在馬里蘭的時候很喜歡自己一個人半夜做實驗,因為系統穩定、資料乾淨.不過實際上在做量子計算實驗的人都知道物理最多佔1成時間,9成時間都是各種維護、除錯、更新與其他系統工程問題,所以實驗室基本上不要說每週、通常每天都要調教…

Continue reading…

【星國記事】斷路器政策到半重啟之日常~7/4

這兩個月和之前過得不同,感到漫長且充實而非倏忽即逝,主要原因應該是因為在家工作/自學,同時沒有找房子和搬家的事情煩心,故有了非常多時間閱讀和思考的緣故.就讓我提煉一下值得記錄的各種面向形成文章,而開始前先依照慣例:歡迎大家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

Ps:這次我用了不少Facebook鑲嵌的方法分享資訊,對這種iframe的做法也歡迎大家反饋
Continue reading…

【日經翻譯】亞洲量子計算軍備競賽

本篇網誌基於日經新聞「The subatomic age: Asia’s quantum computing arms race」,其採訪對象包含新加坡、日本、中國等地的研究者,因為寫得相當完整準確,所以我擷取翻譯後加上補充評論後與大家分享,當然新加坡實驗組的受訪者是我指導教授Dzmitry Matsukevich,給了我更大的誘因去分享翻譯介紹XD 文章開始前先依照慣例:歡迎大家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
Cover photo credit: Illustration by Eri Sato

Continue reading…

【星國記事】半封城與搬家~5/6

時光飛逝突然兩個月就過去,那累積的一疊日記彷彿提醒我又該寫生活記事了XD 即使四月後星國進入半封城(Circuit Breaker 斷路器)措施,三四月就已經有足夠多精彩的故事/瑣事值得和大家分享,尤其是我續約失敗必須搬出學校宿舍的曲折故事(本篇網誌是在新住處撰寫),這樣生活的小故事希望大家也會看得覺得有滋味,歡迎各位讀者回應.

Continue reading…

【直播紀錄】如何建造優質量子電腦:以離子井實驗為例

昨天我直播相當順利(扣掉最初一分鐘訊號不穩重開直播外),話題非常集中專一、難度也非常穩定、內容基本上就是相關量子物理實驗博士生該有的背景知識,希望大家會喜歡,之後一定會愈來愈好的!文章開始前先依照慣例:歡迎大家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XD Continue reading…

【直播紀錄】從量子物理到量子資訊:漫談第二次量子革命

為了避免哪天Facebook把直播影片吃掉,我在把影片下載到硬碟儲存後也上傳到Youtube備份(讓大家方便觀看),同時在網誌附上我的直播事前筆記,讓大家日後想找某些問題比較方便,這應該會形成一個新的網誌分類、並且成為直播後的慣例.

由於是昨天我是第一次直播的緣故,話題比較零碎跳躍、內容難度也沒有非常統一、加上有技術問題讓這個直撥被切成兩次,請大家多多包含,之後一定會愈來愈好的!文章開始前先依照慣例:歡迎大家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XD
Continue reading…

量子機器學習:註腳內不可不知的四個限制

在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於過去五年落地應用成功、量子計算也開始噴發地邁向主流後,(起源於2008年的)量子機器學習(Quantum Machine Learning)也開始吸引眾人的目光、火上加火的領域.畢竟其彷彿能用量子物理做到古典機器學習做不到的挑戰,產生動輒就是指數加速的演算法,這好到不可思議的光景這到底多少是泡沫(Hype)、多少是實質(Fact)、又或者在科學傳播中漏掉了許多重要的細節呢?

本篇網誌我要帶大家走過一篇關於量子機器學習的經典回顧文章:『read the fine print』 來探討這理論有嚴苛限制條件這問題(當然包含我個人的解讀分析).此論文於2015年刊登在Nature,作者是量子計算理論大師 Scott Aaronson(對複雜度理論有諸多貢獻、同時提出Boson Sampling這個重要實驗),Scott Aaronson的行文非常通順、內容充滿智慧與幽默、也讓人省思,除了在本文中體現之外也可以參考其大作『Quantum Computing since Democritus』.

文章開始前先依照慣例:歡迎大家分享、轉發、留言、拍手讚賞(甚至捐款)XD

Continue reading…

量子威脅時間軸: GRI智庫報告解析

去年年底在量子霸權實驗正式發表塵埃落定後,我偶然在網路上找到了這份有意思的量子威脅時間軸報告,花了一兩天讀完之後更是下定決心要把這40多頁的優質報告濃縮摘要後介紹給大家,畢竟這年頭要看到量子計算的專業論文、或是不知道哪裡來的唬爛言論都不困難,不過要看到具有參考性的宏觀專業報告就難上加難,而這篇報告以業界至智庫深度訪談學界大頭的形式,讓大家都能在正確觀念的前提下看懂誠屬不易,我自己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不少洞見.然後這份報告分成簡易版和完整版,簡易版就是完整版的summary,我會帶深入完整版的眉角.

總而言之,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後本文有所獲得,能在這輪量子hype過程中保持樂觀和冷靜,喜歡本文的話請分享留言和讚賞/捐款吧,你的行動就是對我的支持與肯定:)

Screen Shot 2020-02-10 at 20.41.38

TL;DR 封面圖片是本報告(本圖)總結,目前學界大頭共識是15年後就有50%以上機會產生足以破解現行RSA2048金鑰之量子電腦

 

Continue reading…